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出台新政支持产业项目落地审批改革,力争打造项目落地最快城市之一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1日

  为解决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加快产业项目落地速度,4月20日下午,我市举办产业项目落地审批制度改革政策新闻发布会,通过详细解读《中山市产业项目落地全流程审批制度和管理服务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介绍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具体内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坚定企业发展目标。

  围绕六大硬指标 打造项目落地最快城市之一

  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是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企业投资中山信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通过改革提速,我市产业项目落地环节已大幅压减,时限也已明显缩短,但产业项目落地慢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社会对深化产业项目落地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项目落地效率的呼声依然很高。

  “2021年11月,市委主要领导专门批示,要求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抓紧审批制度改革。”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肖宜东介绍,按照相关要求,该室迅速成立起草组,召集相关部门、镇街、企业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倾听各方诉求,查找产业项目落地的主要瓶颈制约。同时充分学习借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做法,研究起草了《工作方案》初稿。经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该方案于近日通过审议。

  《工作方案》明确了此次改革的范围,包括项目洽谈、准入、建设用地报批、规划调整、土地招拍挂、缴款办证等政府管理环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阶段行政审批环节,以及市政公共设施接入环节等。同时,列出了六项改革“硬指标”,如2022年内产业用地规划调整时限整体压缩20%;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对申请人提出“预受理”的100%实行“预受理”,全力支持“拿地即动工”“带设计方案出让”,确保全市30%、重大产业平台内80%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实现承诺制审批范围扩大,将施工图审查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推行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新增用地产业项目从上报到准入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8个工作日以内;“工改”项目改造方案与招商方案同步审批,审批时限原则上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不含前期工作)。以此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国企业办事最便捷、项目落地最快速的城市之一”的目标,让市政公共配套服务更易获得,用水电气成本降低,全面提升企业改革获得感、办事体验感。

  以五大亮点为突破口 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肖宜东介绍,《工作方案》的改革亮点主要有5个方面。其一是依托市项目落地审批协同管理平台,在省内率先实现项目落地洽谈、准入、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建设报批、竣工验收、达产履约监管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一网统管”。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宏韬介绍,该平台是该局为强化产业项目落地跨部门跨层级工作协同,于今年2月开发建设的。平台将4种用地类型、93个环节整合至1个平台,实现全过程精准留痕、全程跟踪督办,推动项目落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多方协作、一审到底”。平台上线后实现了单个项目环节平均审批时长压缩至7个工作日,最短1个工作日完成。

  “此外,首次将行政审批之外的政府决策和管理纳入到项目落地改革中,提出建立土地与项目前期联动机制、大幅压缩政府内部意见征询时限、合并重要决策会议、压减项目等候会议时间、强化项目落地协同管理等举措,也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肖宜东介绍,该方案还首次系统提出压缩中介服务流程和时限改革,注重提升中介服务质量效率,强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优化中介服务流程,压缩中介服务时限。首次提出用水用电依申请“一键接入”改革,要求线上、线下同步打通办理途径,实现水电气联合报装。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翁计传介绍,为破解项目建设报批中“控规”调整耗时过长、程序繁杂的问题,《工作方案》也创新提出了改革措施,如将“对规划参数调整,经地块规划条件论证后,先出具调整后的规划设计条件,规划参数调整审批结合设计方案同步审批”的做法扩大至工业“放管服”项目以外的其他产业项目。对市场反应强烈的规划条件不清晰导致规划设计方案反复修改的问题,要求在规划条件中,必须将城市设计、滨水控制等重点控制条件予以清晰完整罗列、明确告知。

  对于接下来的重点工作,肖宜东表示,各部门、各镇街将对照该《工作方案》,加紧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文件,明确相关事项的申办材料、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更新相应的办事指南。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跟踪问效。通过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大力推动工业、商业、旧城区改造等项目落地提速。

  【聚焦热点】

  “工改”项目有了优化决策流程

  ●记者:中山正全力开展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针对“工改”项目,本方案有没有具体优化决策流程的措施?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翁计传:针对“工改”项目,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决策流程。一是“工改”项目需公开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涉及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在编制“工改”改造方案的同时编制招商方案,实现改造方案和招商方案的协同联动。二是提升“工改”项目部门意见征询效率,将“工改”改造方案和招商方案部门意见征询环节合并,将时限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三是提高“工改”项目决策效率,实行“工改”改造方案同招商方案一并过会,改造主体可凭会议纪要等办理后续改造和招商相关事项。市“工改”指挥部办公室在同步推进“工改”项目审批决策流程再造,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高效推进“工改”项目审批。

  “看地云”助政府提升管理效能

  ●记者:在政府管理效能提升方面,方案有哪些突破?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肖宜东:方案首次将行政审批之外的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纳入到产业项目落地改革中。一是建立土地与项目前期联动机制,针对新增用地产业项目在前期洽谈过程中,招商部门反映因对地块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充分,导致“项目等土地”的情况,方案提出在项目洽谈阶段,新设“项目用地选址初审”环节,以解决项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用好“看地云”平台,推动熟地、标准地“云上招商”,推动用地供需有效对接。二是提升新增用地产业项目决策效率。改革前,对于新增用地产业项目,在镇街上报项目后,先后需要经市招商引资小组会、规委会、土地利用指标会、土委会等审议。方案提出加大开会频次,研究合并会议,控制每批具备上会条件的项目候会时间及相关会议纪要印发时间。

  企业提出水电气开户申请后可“一键接入”

  ●记者: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方面,方案有哪些亮点?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宏韬:一是探索建立市镇两级企业服务中心。将产业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工作机制作为企业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加强中心服务人员业务培训,为新增用地产业项目和“工改”项目提供业务咨询、政策指引、审批代办、中介代办、要素保障、协调堵点难点问题等“一条龙”贴身服务,把关心呵护企业家、高效服务企业落到实处。二是优化市政公共服务。试行电力外线工程告知承诺、审批改备案或免审批。探索推行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用水报装免于(部分)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推进落实水电气红线外管线连接工程“零成本”。探索将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外线接入工程项目的报装手续,提前到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办理,企业提出开户申请后即可“一键接入”。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