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人民政府202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本网 中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28日

  一、总体情况

  2021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应公开、尽公开”,突出抓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重大政策解读与回应、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优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

  (一)“应公开尽公开”,持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31个市直部门梳理完成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清单并发布。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十四五”规划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设立线上“规章库”,集中公开并动态更新;推动104家市属企业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2021年,全市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3532条。三是依法依规办理依申请公开。2021年全市受理公开申请逾3000件,均规范办理,按时答复。四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2021年,办结网民通过不同渠道给省长留言(涉中山)47批次,市长留言368条,市12345中心办理群众咨询工单21.1万件,及时妥善办理群众急难愁盼身边事。

  (二)“全”周期,探索实施重大政策全流程管理。一是探索建立政策全周期管理机制。出台《2021年重大政策全周期管理方案》,扩大“政策参与主体”,扩大政策知悉面,适时评估实施效果,确保政策有效落地。相关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交流》采用,并获省政府办公厅来信表扬。二是持续优化政策解读机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48个)及政务新媒体(172个)、中山网等媒体矩阵“政解中山”。按照“谁起草、谁负责”原则,指引相关部门多渠道发布政策图文解读,组织政策宣贯会,提高政策宣传的实效性。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等部门组织了80余场政策宣讲活动。20个部门领导通过“热点面对面”栏目,解读惠企惠民政策。

  (三)“强”基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组织2021年全市(31个部门和24个镇街共110人次)政务公开工作培训班,压实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主办单位网络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对全市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的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实地检查和年度考评机制,及时排查整改存在风险隐患。二是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网络安保任务。组织到16个单位开展实地检查,全面从严加强技术防控,确保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全市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三是加强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运维监管。全面梳理政府网站栏目运维责任清单;完成中山市政府门户网站IPv6改造,加快推进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全面摸清政务新媒体底数,确保所有政务新媒体应管尽管、动态监管。全面优化政府公报发行机制,根据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派送范围;政府公报封面增加二维码,并与广州等地市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公报二维码矩阵。

  (四)“提”质效,优化群众办事体验。一是推动12345热线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各单位成立“接诉即办”领导小组,群众诉求触发紧急工单目录事项后,承办单位需在1小时内联系群众、2小时内抵达现场、3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置。二是推行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实现450个事项“全城通办”、55个事项“湾区通办”、298个事项“省内通办”、146个事项“跨省通办”,公证、不动产抵押、商品房购置等领域率先实现“跨境通办”。三是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338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100%“网上可办”;“粤省事”“精品中山”服务专区,提供967项“指尖服务”,覆盖群众546万人;多项主题式服务通过“一份表单、一套材料”即可申办。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制发件数

本年废止件数

现行有效件数

规章

1

0

12

行政规范性文件

186

67

810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2697619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1236119

行政强制

278665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行政事业性收费

145214.218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企  业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2755

90

0

6

12

12

2875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34

2

0

0

0

0

36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1759

57

0

3

4

5

1828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95

9

0

2

1

0

 107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0

0

0

0

0

0

0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1

0

0

0

0

0

1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1

0

0

0

0

0

1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13

0

0

0

0

0

13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34

1

0

0

0

1

36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63

1

0

0

0

0

64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18

0

0

0

0

0

18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208

1

0

0

0

0

209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338

14

0

0

6

1

359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16

1

0

0

0

4

21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1

0

0

0

0

0

1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5

0

0

0

0

0

5

2.重复申请

61

1

0

0

0

0

62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0

0

0

0

0

0

0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3

0

0

0

0

0

3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0

0

0

0

0

0

0

(六)其他处理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11

0

0

1

0

0

12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0

0

0

0

0

0

0

3.其他

101

6

0

0

1

0

108

  (七)总计

2728

91

0

6

12

11

2848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61

1

0

0

0

1

63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
纠正

其他
结果

尚未
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
维持

结果
纠正

其他
结果

尚未
审结

总计

结果
维持

结果
纠正

其他
结果

尚未
审结

总计

41

0

5

8

54

23

7

9

38

77

18

0

0

10

28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1年,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政府信息审发更新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二是政府网站安全运维压力日趋增大,政务新媒体新形态监管面临挑战;三是政务公开工作与群众多样化需求之间仍存一定差距;四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深度需进一步拓展;五是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2022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视情况调整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并督促各部门、镇街建立本单位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按照“谁开设、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主办单位负责制。适应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持续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各类公开信息完整、准确。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运维管理。一是全面加强政府网站安全运维。进一步完善我市政府网站管理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日常巡检和监测。二是全面加强政务新媒体常态化监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推动政务新媒体做优做强,坚决杜绝“有平台无运营、有账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等现象发生;严格对照《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考核指标》做好各类政务新媒体日常运维,探索视频类等新形态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审发更新机制。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发布“三审制”,对所有上网发布信息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漏信息,确保发布信息内容及时、合法、完整、准确。严格执行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实地检查、年度考评等监管机制,降低信息发布安全风险。

  (四)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升级。一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指尖办”。建设“精品中山”镇街专栏,推动基层服务“指尖可办”,力促“指尖服务”成为企业群众办事新常态。二是着力打造高度集成的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升级改造中易办平台惠企政策导航功能,通过企业与政策双向画像,推动惠企政策“一键匹配、精准推送”。在政策统一归集、企业数据统一汇聚的基础上,探索简易政策“免申即办”“免申即享”。强化12345政务热线督办问责能力,探索线上政民互动的网络问政新模式。

  (五)全面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继续办好2022年全市政务公开培训班,定期组织单位内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和研讨交流,提升单位之间及单位内部协同效率。各部门、镇街要完善经办人员离(换)岗交接机制和培训制度,保证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管理的稳定性。

  (六)全面提高网民留言办理时效和质量。重视“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典型问题,举一反三,不断改进网站内容质量,提升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各部门、镇街要高度重视网民给省长留言转办、省政府通过集约化平台转办的“网上咨询”留言及人民网市长留言办理工作,及时答疑解惑,提高留言办理的时效和质量。

  (七)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继续推进征地拆迁、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审批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合理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督促镇街做好村务公开指导工作,鼓励建设“互联网+”村务公开新平台,加强党务、村务、财务往来、“三资”管理、民生救助、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等村内重要事务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信息公开。

  (八)全面提升依申请公开案件办理水平。各部门、镇街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安排专业人员专门处理依申请公开案件,建立案件档案和办理台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政务公开法律顾问制度,及时、准确公开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未发出收费通知,未收取信息处理费。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