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东,王钰飞,王洪,徐玲,魏亚敏,段亚平,阮忠来,黎卫,唐国雄,黄赞雄,朱锦波,甘耀仁,蔡先全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中一体化衔接、同城化发展的建议》(第125255号)收悉,经综合各有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提案内容的总体表态
提案所提出的建议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契合我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部署,有利于加强深中两市在交通、产业、政务、人才招引等领域的连通,对推动两市融合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二、对提案内容的归纳分析
深中通道及其他区域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将缩短深中两市的空间距离,成为深中一体化发展的坚强纽带,为深圳和中山的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深圳的“西协”战略和中山的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也已迈入关键发展期,对两市融合发展的需求强烈。因此,我市需要积极研究、主动作为,在重大产业平台搭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尽早谋划,积极探索深中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深中一体化发展。
三、关于提案建议的具体答复
(一)关于尽早全面谋划的建议
我市积极加强统筹谋划。一是印发《中山市支持和对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0-2025年)》。提出以规划衔接、交通互联、创新共享、产业共兴、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趋同为重点先导领域,持续提升深中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强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综合交通、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重要规划衔接,协同推进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推动深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二是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市认真组织开展《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建设总体方案》课题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初步提出,积极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与深圳“西协”战略产生利好叠加,发挥走廊助推器、链接器、融通器的作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争取将走廊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典范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动力轴。三是规划建设“3+4”重大产业平台。我市统筹空间资源,高标准谋划包括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翠亨新区(产业园)、岐江新城、香山新城、中山科学城、北部产业园、西部产业园在内的“3+4”重大产业平台,以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空间提质和产城融合的产业体系,加强与深圳产业协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关于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我市在交通基础建设领域提早布局。一是积极谋划与深中通道衔接的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高速公路方面,广珠西线高速、广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广中江高速公路(公铁合建段外)已建成通车,未来可衔接深中通道。近期将加快推进东部外环高速、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中江高速改扩建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车。干线公路方面,翠亨快线、长江路(快速化)、三角快线(港口段)、黄圃快线(黄圃段)等干线公路均已建成通车,西二环、北二环、东二环、民众快线、南朗快线、坦洲快线、G105南线、金字山互通等20多个干线公路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各镇街与深中通道的高效衔接。同时,为做好深中通道对接工作,成立中山市交通建设指挥部,督促在建项目加快进度。二是尽早谋划客运线路。我市将积极谋划往返深圳-中山客运班线线路方案,将根据客流需求,将往返深圳-中山大巴合理分配至各主要客运站场,同时研究出台道路客运招呼站的设置规范,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三)关于建立大数据平台共享机制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与深圳政务服务融合。一是学习深圳推进大数据平台及相关机制建设改革经验。我市目前正在推动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建成后通过省政务大数据中心进行对接,实现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对接,形成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二是积极推进两市“跨城通办”。我市已与深圳市建立了合作机制,设立“跨域通办”服务窗口,并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设立了“通办”专区,实现55个中山事项在深圳可办,同时,可在中山办理深圳市级事项100项、深圳南山区区级事项92项。
(四)关于做好“深中同城化”统计监测工作的建议
我市通过强化统计监测分析研判,为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强化GDP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R&D等基础指标统计管理工作,多维度重点分析监测与经济运行关系密切的经济指标的强弱变化,增强分析研判的准确度和前瞻性。另一方面,从统计角度做好与深圳横向对比,关注深中两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内需潜力、电商平台等业态的变化,以及教育、卫生、环保、能源等社会领域的新趋势,通过数据对行业进行多维分析,研究两市各项指标联动趋势,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五)关于做好产业转移的建议
我市推动产业招商工作,加强与深圳产业合作。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中山市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2021-2023年)》,以高质量招商推动我市产业聚集发展及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靶向招商活动、探索驻外招商模式等方式,推动中山深圳产业精准对接,并且对标深圳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链互补,推动深中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推进产业共建共享。中山依托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国家、省级产业园,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已引入维琪生物、国源国药、深圳医疗器械科技园等一批健康医药项目落户。
(六)关于做好人才转移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安居房建设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资委等多个部门联合推动。目前,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开展首期市级人才安居房建设,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市国资委牵头负责该项目的工程验收、办证、装修等工作,尽快投入使用。待首期市级人才安居房建设完成后,再研究后续市级人才安居房集中规划、选址建设等工作,各相关部门将积极配合该项工作开展。
(七)关于做好城市经营理念转移的建议
我市借鉴深圳经验开展城市规划建设。一是我市正在组织编制《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2020年7月,在深圳市举行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坊活动——“大美中山·深圳视角里的中山意象”,邀请深圳、中山两地来自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加,活动有效促进深圳社会对中山未来发展规划的了解,推动两市融合发展。二是重视城市设计规划工作,对标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和标准,开展了《中山市中心城区景观通廊规划》编制工作,对中心城区景观资源进行整体梳理,建立了城市景观控制网络以及管理框架;开展了《中山市中心组团总体城市设计》《中山市岐江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中山市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规划》《博爱路城市设计》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优化调整城市格局。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全市7大产业平台的城市设计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8月17日
(联系人:张扬,电话:883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