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引导群众唱主角 齐心共建文明城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0日

1.jpg

2023年2月7日下午,中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议政会在中山日报社16楼中山市新闻发布厅举行。

2.jpg

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文明城市新形象献出锦囊妙计。


  2月7日,中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议政会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召开。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加强农贸市场及周边综合治理、加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和规范停车管理、加强“三线”整治等方面重点内容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市文明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和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进行回应,共同为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充满文化气息的,宜居、宜业、宜创新的文明城市形象献出锦囊妙计。

  引导群众在文明创建中

  当主力、唱主角

  市人大代表、神湾镇神溪村党总支书记钟少华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升级版”,要增强坚持全民创建、全时创建、全域创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作为基层工作者,他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仅要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当主力、唱主角,争做文明风尚的实践者,更要把“工作做在日常”,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完善“党建+”“志愿者+”模式,用好网格化管理,推进创文办实事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只有千家万户齐参与,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美丽”。

  “提高市民素质始终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根本目标。”市政协委员、中山市第一中学教师吴怀权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仅要将利民、惠民、便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需要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共享。把功夫下在提升市民素质上,才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硬道理”。他认为,市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文明素养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表。因此,支持、助力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每一位市民责无旁贷。

  加大整治力度,维护市场

  及校园周边秩序

  农贸市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市人大代表、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高级主任蒙念认为全市农贸市场整治行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她建议“疏堵结合”,治理周边流动摊及附近商铺,规范经营秩序,盘活农贸市场,并引导所有市场经营主体主动参与“门前三包”。同时,对所有市场关于销售活禽三鸟的规定要统一,市场外可视条件增设停车位,多措并举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市人大代表、香山小学校长郑凤姚格外关注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她表示,部分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还存在着无证的不固定流动食品摊贩,向学生出售零食及玩具,不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还影响交通秩序及卫生环境。“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禁止校园周边流动食品小摊贩违规经营,并赋权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常态检查与抽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无证流动摊贩的整治力度。同时也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郑凤姚说。

  让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持续焕发新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空间功能、配套设施等方方面面。“老旧小区改造要‘旧貌换新颜’、持续焕发新活力,就必须‘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政协委员、广东上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靖琪提出,老旧小区改造中,业主自治要有助力,服务体系要有张力,小区自身要有吸引力。她建议,可以参考先进城市经验,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引导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小区管理。还可以发动小区党支部做好小区熟化工作,以“政府+社区+居民+市场主体”的高张力服务体系共同推动管理。另外,可以通过激活老旧小区中的停车位、广告位、闲置空间,方便小区引入快递柜、商业广告、智能化设施进行“自我造血”,还可以在财政、资源、税收上适当“输血”,增加企业进场信心和动力,帮助老旧小区留住物业企业。“我相信‘建管并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能以居住环境的‘新’换得人民群众的‘心’。”冯靖琪说。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山市委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钟国平介绍,中山城中村数量众多,仅主城区的城中村数量就超过100个,全市城中村的数量达到300多个。城中村的房屋与设施往往年久失修,不仅存在安全、卫生和防疫等方面隐患,危房、电线纵横等情况也制约着城市的功能和形象。“建议我市进一步完善旧村庄、旧城镇改造办法及其配套政策,提升政策的支持力度,及时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制定改造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每年至少推进一到两个村进入实质性的改造流程。”钟国平还建议,改造过程中要科学甄别保护和改造的区域,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等尤其要加以保护和活化利用。同时,通过完善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绿地,全面提升片区人居环境,为打造文明社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奠定物质基础。

  统筹推进“四个一”,解决停车“老大难”

  “想要妥善解决停车问题,市民、企业、政府都要有所担当。”市政协委员、中山市民东有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给排水高级工程师陈天凌表示,停车问题一直是中山改善交通秩序的“老大难”。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好“四个一”,即一个常态化的执法、一个智能停车平台、一个共享措施、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具体而言,陈天凌建议交管部门可针对违停开展常态化执法。此外,中山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发运营全市域唯一的“智慧停车”APP,动态更新停车场位置、停车泊位、车位预约、充电桩、收费标准、车费无感支付等综合出行信息,为市民便捷停车提供智慧服务。还可依托该APP,结合移动互联网共享服务,将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带国有属性的停车资源在非工作时间共享出来运营,“还可多增加公共车位,借鉴先进经验,将市、镇街两级分散和碎片化的公共停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统一投资和运营,在多方合力下形成正向循环,以此形成长效解决机制。”陈天凌表示。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让“三线”脏乱无所遁形

  “建议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定期检查与社会举报双管齐下,让‘三线’脏乱无所遁形。”市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集客交付经理刘苑明介绍,中山从2016年开始“三线改造”,目前,部分镇街、村居的改造效果显著,但仍然存在着重复施工、效果反复等诸多问题。她建议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长效监督”四大举措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整治。

  在刘苑明看来,政府部门要针对老旧小区、出租屋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通信线井,组织各家运营商拉线时共享线井资源,减少混乱拉线情况。针对村镇的“三线”改造,建议由镇街、村以及运营商成立联合工作组,统一改造、新增线路。同时,为方便统一管理和后期运维,她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国资的管线、杆线公司,统一负责“三线”资源建设。该公司可向运营商、电力公司、广电提供布线资源,并负责监管和后期运维,由此增加的布线成本可通过专项经费奖励返还给运营商、广电。此外,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方面,建议除了成立专项小组或聘请第三方定期对“三线”进行巡查外,广泛动员群众力量,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监督热情,让群众成为监管的生力军。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